破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
聚焦群众的健康需求,东营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坚持补短板聚优势,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聚焦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、“医”“防”分离、群众看病就医难等顽疾,啃下医改“硬骨头”。从寻路探径到“有径可寻”,从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不断突破到普惠性、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铺开,东营新医改正步入“快车道”,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改成果,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。
“现在都这么方便了啊,那我这会儿回家,下午就在家里等着收中药就好了,还是免费送到家,真是太方便了!”来自大码头镇的于大爷因为老毛病,来到广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一直为自己“把脉”的张立峰大夫复诊,本以为跟往常一样“把完脉”再等着中药煎煮好了中午再回家,这次没想到瞧完病能直接回家了,下午在家就能收到自己的中药汤剂快递。
开拓“医联体+医共体”新路径
怎么能让老百姓少生病、不生重病和大病呢?不难发现,“预防为主”是促进健康、保障健康的必选项。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,如果在慢性病的预防上多投入一元钱,治疗就可减少支出8.5元,并节约100元抢救费。为落实“大卫生、大健康”理念,推动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转变,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医防融合试点工作。
探索“防管治”一体化服务
于大爷享受到的正是东营市智慧中药房的服务。近年来,东营市聚焦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“有方无药、有药不齐”“候药难”“煎药品质难保障”等痛点难点问题,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4处市域共享中药房,以数字赋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,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中药饮片和药事服务质量,节省了居民就医时间,提升了居民群众中医药服务体验感,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域基层医疗机构中药药事服务同质化供给。
目前东营3家市级公立医院分别与12家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,建成县域医共体5个,县域就诊率达到90%以上、基层就诊率较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,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诊疗、取药、报销服务,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。
张玉翠是广饶县广饶街道康居社区的一名社区医生,记者见到她时,她刚从居民家中随访回来,“我们对患有慢性病的居民会开展定期随访工作,上门进行血压等健康监测和用药指导。”张玉翠说,“公共卫生委员会成立之后,很多工作更有条理了,对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也更为细致。”她指了指办公桌侧边叠放的一摞厚厚的健康体检档案,“这也是公共卫生委员会成立所带来的成效之一,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等工作,我们会通过分析体检报告,对重点人群加以重点关注,对体检有异常的居民给予个性化指导和健康科普。”据了解,不仅是老年人,儿童、妇女、慢性病群体的健康管理都在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之内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,全面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对保障群众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出台便民服务20条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医联体、医共体的龙头医院建设质量关系到整个医共体发展的水平和质量。为解决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匮乏、学科建设水平低、疑难病症外转率高等问题,市政府成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,推动与省级医院加强合作事项。围绕做强市级三级医院方面,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成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级诊疗合作医院;东营市人民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已合作共建10年,目前进入第三个周期;东营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,合作共建东营市中医院。围绕做强县级医院,医共体总院与省内外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加强呼吸、重症、肿瘤等重点专科建设,在县级医院成立胸痛、卒中、创伤等中心30个,提升了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。
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,记者看到医生在为患者开具药品处方的同时,还开具了健康处方,“每天保证至少7个小时睡眠、一周进行三次有氧运动、保持心情舒畅......” 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曲兰英介绍,在市卫生健康委、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,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整合医院十院六中心的技术服务力量,初步形成了“三级管理、四步阶梯、五个重点、六支团队”的工作布局,积极探索建立健康管理流程、路径和方法。
“时代是出卷人,我们是答卷人,人民是阅卷人。”
文章来源:《中国卫生资源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wszygw.cn/zonghexinwen/2022/1026/1004.html
中国卫生资源投稿 | 中国卫生资源编辑部| 中国卫生资源版面费 | 中国卫生资源论文发表 | 中国卫生资源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卫生资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